摘要: 郵票介紹:1941年,中華郵政發行。美國鈔票公司承印。其中2元票有中心倒印大變體,傳世很少。其中14種為1941年2月21日發行,2分及翠藍8分為1941年4月21日發行。 2009年1月18日,2元國父像倒蓋票在斯賓客拍賣行郵票拍賣會上拍出£72,000的價格。

郵票介紹:1941年,中華郵政發行。全套共16枚。面值半分(褐)、1分(桔黃)、2分(藍)、5分(綠)、8分(桔紅)、8分(翠藍)、1角(翠綠)、1角7分(橄綠)、2角5分(枚紫)、3角(紅)、5角(深藍)、1元(棕與黑)、2元(藍與黑)、5元(紅與黑)、10元(綠與黑)、20(紫與黑)。齒孔度數為12。凹版印刷。美國鈔票公司承印。其中2元票有中心倒印大變體,傳世很少。
發行日期:1941.2.21~4.2(民國30年)
齒孔度數:12印刷
版別:雕刻版,無水印
圖幅:18.5x22.5
全張枚數:(1)-(11)400(2x10x20);(12)-(16)300(6x10x5)
印刷:紐約美國鈔票公司
抗戰前期,除了在香港印制大批郵票外,并曾交由紐約美國鈔票公司(American Bank Note Co. of New York)以雕刻凹版印制國父像郵票一批,國父像居中,邊框設計簡潔美觀,上刊國徽,數值分列2角。全套16種,分數及角數票系單色,圓數票國父像為黑色,另套印不同顏色之邊框。其中14種為1941年2月21日發行,2分及翠藍8分為1941年4月21日發行。
2009年1月18日,2元國父像倒蓋票在斯賓客拍賣行郵票拍賣會上拍出£72,000的價格。如下圖所示:

普12 倫敦二版孫中山像郵票
普31 中信版孫中山像加蓋“改作伍角”郵票
普28 中信版孫中山像郵票
普59 上海大東版孫中山像改作基數郵票
普6 倫敦版帆船、農獲、牌坊郵票
普27 孫中山像及烈士像“改作肆角”郵票
普35 重慶中華版孫中山像郵票
民國38年春,京滬受到威脅,由上海印制郵票供應西南各區,中斷,于是將大東書局滬廠印制金圓郵票之原圖案,以照相制成玻璃版,航寄重慶,交由華南印刷廠翻制膠版,用平印方法添印。圖案文字雖相同,惟版紋更較大東廠平版者為粗糙,紙質亦較粗松。
“倫敦二版”俗稱雙票。 1分,橘黃,出現一種變體票:“中”字下的第二條橫線完整。 P.S. 從印制版別上看,第一版應為“雙圈”票,第二版才為“單圈”票;從發售時間上區分,“單圈”票在先,“雙圈”票在后。
1945.9.17~9.5,五號黑體字鑄模加蓋,橫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 1945年8月抗戰勝利,由于運輸擁擠,光復區郵局所需國幣郵票,一時無法自后方運到。 2分,藍,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 1分,桔黃,復蓋。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香港淪陷。香港印刷郵票已無可能,中華郵政就委托重慶中央信托局印刷廠及福建南平的百城印務局分任印票工作,自1942年起陸續發行。齒孔度數為10.5-12及13。紙質較復雜,分有條紋土紙,無條紋厚、薄士紙,無條紋厚、薄士紙,道林紙等。
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實行,附加費為1元。嗣奉令緩辦,于10月26日再急電各局不予發行,但邊遠地區,因交通不便,轉令未能及時到達,屆期仍有若干地區售用數日。
藍字0.5分(棕),出現一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 紅字1分(赭黃),出現五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原票大頭“壹”、原票“壹”壬字頭、頂邊漏齒、底邊漏齒。
普12 倫敦二版孫中山像郵票
“倫敦二版”俗稱雙票。 1分,橘黃,出現一種變體票:“中”字下的第二條橫線完整。 P.S. 從印制版別上看,第一版應為“雙圈”票,第二版才為“單圈”票;從發售時間上區分,“單圈”票在先,“雙圈”票在后。
普41 倫敦三版孫中山像郵票
抗戰期中,郵票多在后方印制,國內因限于技術及物質條件,制品均嫌粗陋。 全套原有7種面值,其中1元、2元兩種于民國33年10月發行。20元、30元、50元等3種于民國35年3月起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