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何為“收藏”?通俗說,收藏,“收”的是物品,“藏”的是文化;“收”的是快樂,“藏”的是美好;“收”的是寶貝,“藏”的是財富。然而,他們怎么也沒想到,原來自己進入了一場沒有“規則”不知輸贏的游戲。其中的“奧秘”又有多少人知道?
何為“收藏”?通俗說,收藏,“收”的是物品,“藏”的是文化;“收”的是快樂,“藏”的是美好;“收”的是寶貝,“藏”的是財富。聽起來多么的文雅,多么的美好,多么的樂趣無窮,因此,吸引著許許多多民眾參與投入了其中。然而,他們怎么也沒想到,原來自己進入了一場沒有“規則”不知輸贏的游戲。其中的“奧秘”又有多少人知道?
一、收藏家不去大型拍賣會舉牌
據抽樣調查,99%的收藏家從不到大拍賣會上買藝術品,因為能稱上收藏家的人已在市場上跌打滾爬多年,深諳藝術品在市場上的合理價格。那么誰在舉牌?初入道者、投資者、投機者、送禮者、托、“洗洗涮涮者”、特殊需求者。
二、 “天價”拍品來無蹤去無影
上億元、上幾千萬的拍品最吸引人的眼球,但幾乎無人能打聽到它的行蹤,即便拍賣公司一般的工作人員也未必知道,屬最高機密。一紙拍賣規定,掩蓋了無數真相。國內外拍場上,一直有幾條大鱷在興風作浪。他們有時拉高出貨,呼風喚雨;有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甚至大聲疾呼,“藝術品拍賣10億元時代就要到了。”
三、落錘算成交,交沒交錢不重要
到商店買東西,無論你向營業員表白多少次購買意愿,不交錢等于沒成交。而拍賣會上拍前大肆宣傳,落錘加倍宣傳,交沒交錢不再宣傳。
四、拍品都是孤品,世上最多兩件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是孤品,琺瑯彩錦雞瓶是孤品,吉慶有余鏤空瓶是孤品,不管存世量有多大,都說一件,最多兩件,且“流傳有序”。其實所謂的“流傳有序”往往是個美麗的謊言,試問有幾人能講清自己爺爺的經歷?
五、自家人的古董交易到拍賣會上進行
兄妹之間買賣古董不在家里進行,有悖常理;到拍賣場去多交幾百萬、幾千萬,儍?有錢?作秀?吸引眼球?渾水摸魚?別有用心?
六、拍品買到手幾乎就是接最后一棒
上世紀80年代,有錢的日本人大量購買西方油畫,現今至少貶值50%。中國人不會上這當,把高價拍賣當游戲看。至于有的東西春拍時5000萬買進,秋拍又1億賣出,半年賺5000萬,有這樣好事?外國人不管多么喜歡中國古董,不去舉牌,只逛潘家園。
七、某些大拍賣公司只歡迎去舉牌買東西的
大拍賣公司對送拍品的都是應付,拍賣公司不缺拍品,收藏家能收買到的,拍賣公司也能收買到類似的。在海外拍賣會上撿漏的大多是國內拍賣公司業務員。公司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是收藏家的藏品不被拍賣公司認可的重要原因。
八、收藏界黑哨現象比足球界還嚴重
足球裁判還有個資質,文博界不用,誰都可以吹哨。拍賣的由拍賣公司吹哨,尋寶鑒寶的直接上電視上吹哨,開店的坐堂吹哨,即便對收藏不太懂的人,牙縫里也敢蹦出二個字:“高仿”。足球場上白哨黑哨一人吹,收藏界一件東西能吹出10個調來,指鹿為馬、信口開河、裝神弄鬼、亂象眾生。僅值幾千元的瓷器在黑哨聲中能賣到上百萬元。惟獨收藏者沒有發言權,民間收藏家個個灰溜溜的,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越收藏心里越涼。收藏家的地位尷尬,不倫不類,不受保護。兩種黑哨結局不同,一是將中國足球隊留在國內,沖不出亞洲;一是文物在黑哨中迅速流出中國,走向世界。
九、沒有真正的評估機構
藝術品的價值、真偽,國家沒有評估鑒定機構。誰都說了算,誰都說了不算。有些專家把收藏家當阿斗,在貶低收藏家的藏品時,往往推薦自己認定的“真品”;還有些專家認定收藏家手上的藏品95%都是假的,勾結外國資本,廉價收購中國文物,雙手拱讓中國文物的定價權、鑒定權、話語權;許多專家從不提倡科學儀器檢測,甚至排斥儀器,生怕失去賺錢機會。而收藏家把有些專家叫“磚家”;收藏家之間亦互相傾軋,只有自己的東西最好,別人的都是仿品。
十、初入收藏者常被誤導
收藏書畫的不懂絕大多數書畫會“時過境遷”;收瓷器的不收整器收瓷片;收玉的不懂“玉不琢不成器”;收翡翠的不知A貨會變B貨的原因;收紅酒的不知紅酒像洪水。不學習、不研究、不交流,交了學費還沒學到東西。都說當下收藏太熱、收藏太亂,根源在于利益莫大的驅動力,抹煞了社會公德。都說收藏的水很深,其實不然。找到誠心教你的人,說真話的人,會少走很多彎路。
盧伯雄:懂行的怕牛逼的 "一片紅”票、封鑒定故事
“方寸”天地闊 “郵頌”母親河
郵政唯一明文規定不能撕開貼用的郵票
這組動物郵票 你忍心撕下嗎?
“不務正業”的郵政儲蓄
盧云:“猴”白片(2)
目前,一套由大龍郵票、慈禧壽辰郵票等85枚郵票組成的清代稀世珍郵在拍賣場上估價55萬,再次掀起了清代郵票收藏熱。 清代郵票的地位尊貴顯赫,像大龍郵票、小龍郵票,“華郵之王”紅印花等舉世聞名的重量級文物票,擁有任何一枚都足以讓藏者欣喜不已。
為了引起人們對瀕危野生動物的關注,德國動物保護組織Pro Wildlife邀請設計師制作了一組很有心思的郵票。 在這組郵票中,大象、犀牛、鯊魚描繪在紙面上,當人們撕下郵票時,就會發現撕下的正是盜獵份子覬覦的部位。
在前幾年的一次拍賣會上,這枚信封賣了240萬美元。
“文”字郵票共發行了19套80枚,其中有兩套為連印設計,即文1《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的(2-6)、兩個5圖連印和文10《毛澤東最新指示》的全套連印。原本備受貶抑的集郵者,亦是“文”字郵票最虔誠的保護者和發揚者。
中國驛運制度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通信組織的國家之一。古老神奇的郵驛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通信和交通形式,是穿越3000多年華夏大地上的中華文明的杰出創造。從此“驛”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后代。 驛運制度被一些史學家稱為“國之血脈”。
最近看到今年3月25日《南昌晚報》上一篇文章《郵票上的古代四大美人》,仔細閱讀以后,發現刊登的郵票圖案不對頭,看來編輯、作者都在“搗糨糊”。 四大美人的美,不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們身上體現的家國情懷、犧牲精神和高潔品質。
重金購買的“珍郵”,最終打水漂了。
近日,筆者經手了一起紀92《古代科學家》第一組(8-1)蔡倫像多“前”字的信銷票鑒定。持有者老王是某茶吧的老板,據其介紹,這兩枚“珍郵”是從一位茶吧的常客于某手中購得。于某的一系列舉動,使老王深信不疑。
這組動物郵票 你忍心撕下嗎?
為了引起人們對瀕危野生動物的關注,德國動物保護組織Pro Wildlife邀請設計師制作了一組很有心思的郵票。 在這組郵票中,大象、犀牛、鯊魚描繪在紙面上,當人們撕下郵票時,就會發現撕下的正是盜獵份子覬覦的部位。
“不務正業”的郵政儲蓄
當今社會,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早已不是經濟、軍事、文化等單一層面的較量,而是綜合實力的比拼。郵政儲蓄比現代郵政體制的誕生晚了21年,在中國的發展更是經歷了無數波折。1896年光緒皇帝御批,準許開辦大清國家郵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