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初唐開元通寶的統一,晚唐時的各地鑄錢工藝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多數周廓偏斜,鑄文模糊,個別出現花穿現象。錢幣學界一般將會昌開元視為晚唐開元的典型標本。
中唐開元 中唐開元始于唐肅宗初年,終于唐憲宗元和末年。這一時期的開元通寶特點與盛唐后期的大同小異。從質地上看,中唐開元主要采用青銅和紫銅鑄造,并夾有一定量的鐵,鉛。面,廓比較精整,但做工不及初唐精美。
從形體上看,中唐開元通寶的直徑在23毫米到26毫米之間,穿徑7毫米,廓寬2毫米到3毫米,質量為3.2克到4.5克,相比盛唐有所減重。從錢文上看,中唐開元通寶的正面錢文與盛唐后期無異,只是“開”字向寬體發展,相比正面其背文卻更加繁縟,出現了如祥云,同心結等新型背文。同時,傳統的星月背文鑄造量也大幅增加且成為主導。中唐初期錢文尚且精整,但經歷安史之亂后的唐朝,鑄錢水平呈下滑態勢,后期鑄工不精,邊廓不整,向晚唐過渡。這一時期出現了闊字版的開元通寶,并在之后成為主流。關于花穿開元,專家考證其主要鑄造于中唐,流行于晚唐,但多為私鑄,做工也很草率,應屬后期所鑄。

會昌開元(特殊晚唐開元) 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滅佛,將滅佛所得銅料鑄成會昌開元。大小徑寸如之前的開元通寶,只是在錢背鑄上鑄錢局所在州的州名,如京師長安鑄“京”字、東都洛陽鑄“洛”字。而淮南的揚州為紀念會昌滅佛,所鑄背文為“昌”字。從質地上看,會昌開元采用較為優質的佛銅鑄造,銅質為青銅和紫銅。從形體上看,會昌開元普遍質量在3.8克到4.2克之間,錢體大小與中唐基本相同,但也有小錢,可能是私鑄品。相比初唐開元通寶的統一,晚唐時的各地鑄錢工藝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多數周廓偏斜,鑄文模糊,個別出現花穿現象。

時過一年,唐武宗駕崩,但繼任的唐宣宗認為錢幣精好,繼續鑄造,并持續至唐亡。錢幣學界一般將會昌開元視為晚唐開元的典型標本。從錢文上看,會昌開元有京(長安,今西安),昌(揚州),洛(洛陽),益(成都),荊(江陵,今荊州),襄(襄陽),藍(藍田),越(越州,今紹興),宣(宣城),洪(洪州,今南昌),潭(潭州,今長沙),兗(兗州,今濟寧),潤(潤州,今鎮江),鄂(鄂州,今武漢),平(平州,今秦皇島),興(興平,今咸陽),梁(梁州,今漢中),廣(廣州),梓(梓州,今三臺),福(福州),桂(桂陽,今郴州),丹(丹州,今宜川),永(永州)共23個記地錢局標識。

古錢幣開元通寶價格多少 古錢幣開元通寶價值分析
開元通寶怎么鑒定 開元通寶鑒別方法
開元通寶錢重量大概是多少 開元通寶鑄造材質有哪些
開元通寶市投資風險分析 開元通寶真假區分辨別
古錢幣開元通寶收藏投資建議 開元通寶市場行情
開元通寶有什么歷史影響 開元通寶值得收藏嗎
開元通寶圖片及鑒賞 開元通寶價值及歷史意義
開元通寶作為唐代第一種貨幣,發行數量比較多,也是流通時間比較長的一種貨幣。開元通寶一般是每文約重4克,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是屬于盛唐時期,開元通寶的重量增加了很多,一般約為4.5克至5克,一般情況下,比較厚重的開元通寶都是盛唐時期鑄造的。
市場的價格,提升的幅度并不是很高,而一些非常特殊的開元通寶上面也會有著一些紋飾,再加上字的點綴之后,也就會導致整個錢幣變得更加有內涵,能夠體現出一定的韻味,所以說這樣的一種錢幣市場的價格就可以達到數百萬元或者是數千元。
開元通寶的鑄造,開創了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個新紀元,從而結束了錢幣以重量為錢文的歷史,開始向抽象化、符號化轉軌。這是繼秦始皇統一中國貨幣后又一次重大貨幣改革?!板X”,從此成為重量單位,十錢一兩的進位制由此誕生了。
同是會昌開元,質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可能存在著官鑄與私鑄的差別。錢幣學界一般將會昌開元視為晚唐開元的典型標本。 小徑開元通寶,指錢徑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間的開元錢,這種小開元可能都是各個時期的民間私鑄錢幣。
原來唐高祖李淵稱帝后,在武德四年七月宣布廢止隋五銖,發行唐朝的新錢“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或通寶錢。就這樣,帶有甲印的蠟樣被翻成錢模,再鑄成錢,鑄好的錢背就留下了一道月亮形狀的指甲紋,也就是后來的開元通寶背月錢。
古幣開元通寶是在唐代時期發行量的一種錢幣,古幣開元通寶的誕生之后,是唐代時期首次開始使用錢幣,也是流通時間最長的一種古錢幣。據悉,日本、越南、朝鮮的錢制也是因為受到了開元通寶的影響。但是,在未來每一枚古幣開元通寶都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開元通寶多少錢 開元通寶是否值得收藏
到目前為止,開元通寶古錢幣應該算是中國古錢銀幣存量最大的了。關于開元通寶的版別眾多,有著五花八門的版式,流傳至今令后人珍藏。最便宜的就是隸書小平右桃版別以及隸書小平背雙月,它們的價格只能賣到三元。
開元通寶2019年價格表 開元通寶圖片及介紹
開元通寶以其大小輕重適中、名稱形制合宜等,對我國幣制的革新有深遠的影響。比如以背三朵云的開元通寶,因其做工精致,存量極少,使得其被賣出幾萬甚至是十多萬的價格,也是開元通寶中難得的競品以及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