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舉標志著中國以銖兩重量命名的貨幣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者為全新的“寶文錢”幣制。)事實上“開元通寶”本應為直讀錢文,但該錢發(fā)行伊始,民間對這種全新的錢幣尚不了解,常將其旋讀,后遂約定俗成。無內緣的錢稱“女錢”有內廓的錢稱“男錢”。
關于“開元通寶”的開鑄《新唐書.食貨志》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叅,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仍置錢監(jiān)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齊王各賜三爐鑄錢,右仆射裴寂賜一爐”。此舉標志著中國以銖兩重量命名的貨幣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者為全新的“寶文錢”幣制。(注:所謂“寶文錢”即以一錢文為法重量單位的十進制幣制,錢文通常為“XXX寶”)
據記載“開元通寶”錢文乃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歐陽詢親自捐文書寫,他的書法險勁刻厲,世稱“歐體”。貞觀年間,歐陽詢官至太子率更令,因此,這種書體的“開元通寶”又稱為“率更體”,史載其文“以八分、篆、隸三體”。即“開元通寶”錢文融合了隸書與篆書之長(八分事實上為隸書),這種錢文在面世之后即廣受好評——“時稱其工”(《舊唐書.食貨志》)!將中國的書法藝術與錢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開元通寶”可謂開先河者。

“開元通寶”錢直讀為“開元通寶”,若旋讀則為“開通元寶”,二者通用。(注:四字的錢文,按上下右左順序讀取,即為“直讀”,又稱對讀。若按上右下左順時針方向回環(huán)讀,稱“旋讀”,又稱順讀、回讀。)事實上“開元通寶”本應為直讀錢文,但該錢發(fā)行伊始,民間對這種全新的錢幣尚不了解,常將其旋讀,后遂約定俗成。“開元通寶”之“開元”與唐玄宗“開元”年號無關。武德之季乃唐之肇始,故“開元通寶”之“開元”寓意大唐取代前隋,開創(chuàng)新紀元之意。“通寶”則取“通行寶貨”之意。(注:相當于流通貨幣的意思。)

唐代“開元通寶”錢通常以范鑄法、翻砂法鑄造,折合成今日的單位,一枚開元錢直徑約為2.4~2.5厘米,孔邊長0.7厘米,郭寬0.2厘米,厚約0.1厘米,重4.5克,以廓分屬男錢(注:廓指錢外緣和內緣突起的邊框,在于保護錢文不受磨損。外緣稱外廓,又叫外輪、外緣等,外廓寬者為寬緣。內緣稱內廓,又叫好廓。無內緣的錢稱“女錢”有內廓的錢稱“男錢”。)面背俱有肉好周郭。唐“開元通寶”版式極為規(guī)整,易于民間識別。特別是唐前期的開元錢輪廓深峻、銅質純凈、鑄造工藝考究,加之錢文端莊勻稱,重量適中,自投入流通后便廣受歡迎。事實上有唐一朝兩百多年間,流通領域使用“開元通寶”的熱情一直很高,除該錢鑄造精良外,當然還有幣值相對穩(wěn)定等積極因素,這是前朝所從未有過的。

唐開元通寶的歷史意義 唐開元通寶價值分析
開元通寶價格表 開元通寶有哪些版別
開元通寶銅母錢真假鑒別要點 開元通寶特征有哪些
開元通寶有哪些版式版別 開元通寶鑄造量多少
開元通寶和乾隆通寶區(qū)別在哪 開元通寶介紹及圖片
開元通寶背右藍文書有什么特點 開元通寶收藏意義
開元通寶真假如何鑒別 開元通寶收藏價值分析
開元通寶收藏價值高嗎 開元通寶圖片鑒賞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因為開元通寶它是唐代的第一種貨幣,當時的發(fā)行量最大,而且沿用時間超級長,所以目前市面上存留的量比較多,相對于其他比較稀缺的古錢幣而言,它未來的漲幅并沒有那么好。
事實再次說明,各種錢譜和資料所言之孤品,乃因為其確屬罕見,始作俑之著譜者當時不見另品,在浩瀚古錢和博大中國之中,所見之局限實屬正常。無非其“傳世僅此試樣”之批語顯得過于武斷和不合情理,實不足以為信矣。
“開元”意為“開創(chuàng)安定富裕的美好生活”。南北朝時期成書的道教經典有《太上老君開天經》。故“開元通寶”制詞,除顯性意義外,尚有隱性意義層面存在。
開元通寶錢的鑄行,對我國的衡量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3、我國古代的重量計數,多以面文標出重量,均將二十四銖為一兩,而自從二銖四絲的開元通寶流通以后,中國衡制中的一兩十錢便由此產生,24進位的銖兩制隨即結束。
閩開元小平鉛錢形制悉仿唐會昌開元,面文“開元通寶”對讀,隸書體,基本上繼承了初唐歐體隸書的書法藝術遺風。這批鉛錢分背福、背閩兩大系列版別,若再細分則版別甚多。背“閩”系列有普品、小樣等版別。 以小樣為罕,閩字為隸書體。
閱譜可知,譜載有唐開元通寶背穿上“月孕星”錢一品,相對少見。而今日所展,卻是穿上一個“月孕星”紋飾,穿左右和下方分別嵌鑄一顆星,合起來可稱為背“三星一月孕星”,亦今為止,其不僅脫譜,而且甚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