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其前身清漪園,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和其他款項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為頤和園。
北京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其前身清漪園,始建于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6年(光緒十二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和其他款項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為頤和園。
2008年5月10日,為了展現中國皇家園林建筑藝術和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郵政局發行了《頤和園》特種郵票,全套6枚,面值均為1.20元,另有小型張1枚,面值為6元。這套郵票發行于2008年5月10日,6枚郵票依次展現了十七孔橋、長廊、石舫、諧趣園、玉帶橋、后湖的風采,并以其為主圖。

(6-1)為“十七孔橋”。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東接東堤,西連南湖島,全長150米,寬8米,因有十七個橋洞而得名。橋頭和橋欄望柱上雕有544只形態各異的石獅。橋欄的兩端有4只石雕的異獸,威猛雄健,為清代石雕藝術品中的杰作。

(6-2)為“長廊”。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建。它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共273間,全長728米,枋梁上繪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各種彩畫八千多幅,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游廊。長廊中間建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臨水,以排云殿為中心,向東西兩邊對稱地展開,將分布在萬壽山前的建筑連成一氣。

(6-3)為“石舫”。又名清晏舫,在長廊西端湖邊,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成。舫身系用大理石雕砌而成,通長36米。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九年(1893年)重建時改為洋式艙樓,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為“清晏舫”。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頂部磚雕裝飾。下雨時,落在船頂的雨水通過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個龍頭口排入湖中。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840/format,jpg/quality,q_85)
(6-4)為“諧趣園”。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南名園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改名諧趣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方塘數畝,沿池建有樓、亭、堂、齋、橋、榭等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間游廊連接,錯落相間,步步有景,是中國最負盛名的“園中之園”。

(6-5)為“玉帶橋”。于乾隆年間所造。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拱高而薄,橋身、橋欄用青白石和漢白玉石雕砌,呈曲線型,宛若玉帶,由此得名。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一輪透明的圓月,四周橋欄望柱倒影參差,在皺緞般的水面上浮動蕩漾,景象十分動人。當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園至玉泉山,往返均過此橋。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題:東面是:螺黛—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840/format,jpg/quality,q_85)
(6-6)為“后湖”。又名石溪河。原為當年北山麓一些零星的小池塘,選園者將其開鑿連接起來,成為一條曲折狹長的河流,并把挖河掘出的土方沿北岸堆疊成起伏的岡埠,將北面的圍墻遮擋起來,形成了“兩岸夾青山,一江流碧玉”的景象。特別是通過峽口、石、橋梁及岸邊地形、建筑的布置,將河道隔成連續而又各具不同景觀特色的流段,所以在僅千余米的水流中,卻濃縮了中國南方江流穿山渡峽、經城過市、融流匯川、蜿蜒不盡的上千里水域景觀,典型地體現出“一勺則江河萬里”的中國選園意境。

本套采用了傳統的工筆重彩畫法,選用的是天然礦石顏料、巖彩和云母等顏色繪制,并結合一些水彩畫的方法,敷色在厚重沉穩中透出雍容華貴之氣,同時也不失墨彩酣暢淋漓、透明純凈的效果,表現出皇家園林的富貴與清雅。六幅郵票,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通過四季四時,晝夜晨昏,晴、雪、風、月等自然變化,將空間時間融合而一,營造出了不同的意境。

小型張為“佛香閣”。位于頤和園內的萬壽山上。萬壽山為燕山余脈,原名甕山,前臨甕山泊(又稱西湖、即今昆明湖)。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慶祝皇太后六十壽辰,于圓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次年將山改名為萬壽山。佛香閣外形按武昌黃鶴樓設計,為八面三層四重檐,通高41米,聳立于20米高的石造臺基上,氣勢宏偉,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復雜,為古典建筑精品。閣上層榜曰“式延風教”,中層榜曰“氣象昭回”,下層榜曰“云外天香”,閣名“佛香閣”。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是頤和園全園的構圖中心。該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年間,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時按原樣重建。閣前有八字形臺階直登臺上,登上佛香閣,周圍數十里的景色盡收眼底。
清代大龍郵票收藏價值 清代大龍郵票最新價格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項目(二)不干膠小版 價格介紹
Jul-092009年世界集郵展覽(牡丹小型張)
拜年特種郵票收藏價值分析 拜年特種郵票圖片鑒賞
2015年黃河郵票收藏價值分析 黃河郵票圖片鑒賞
展現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三星堆青銅文化,《三星堆青銅器》特種郵票賞析
據了解,藍軍郵因為圖案的底色是藍色,因此而得名“藍軍郵”。藍軍郵一共包括三枚,面值是八百元。在我國的集郵市場上,藍軍郵有著較高的知名度。當藍軍郵發行之后,因為無法控制軍事機密的外泄不得不停止發行,并且將已經發行的郵票召回銷毀。
2020年9月1日上午,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金牛送福 家和業興——《辛丑年》特種郵票印刷開機儀式”在北京郵票印制局舉行。 據介紹,每年中國郵政都會根據郵票發行計劃發行約30套近100枚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
郵票的主景圖案是中國古代郵遞奔馬。為了慶祝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上軌營業,2007年3月20日,中國郵政正式發行了2007-9《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特種郵票。
葫蘆兄弟特種郵票于2020年6月1日發行,發行共一套6枚,這六枚郵票分別的名字為七色葫蘆、夢窟迷境、絕路逢生、水火奇功、巧奪如意、七子連心。該套郵票計劃發行量為750萬套,由背景郵票廠印制。
在漸漸火熱的收藏領域中,不得不提起的就是郵票收藏版塊,郵票的收藏價值目前已經逐漸凸顯,集郵愛好者都將自己的注意力擋在1985年春夏秋冬郵票上。畫面既有年畫的清新淡雅,又將現代的透視布局相結合,方寸畫面簡潔生動,向人們傳達了“春夏秋冬”訊息。
而這樣的魅力也致使回收郵票小型張價格一路飄升。為了進一步了解郵票小型張的趨勢,我們就看看以下的詳細介紹吧! 關于郵票小型張最新價格,隨著時間的沉淀,郵票小型張價格上升,主要因為它的郵票與其他的郵票種類相比較,前者具有鮮明的特色。
清蟠龍單枚郵票價格是多少錢 清蟠龍最新回收價格是多少
一、清代蟠龍郵票基本信息 清代蟠龍郵票也叫做清蟠龍,是中國郵票史上第一枚由皇帝親自御批的郵票。之所以稱它為清蟠龍單枚主要是因為在它的設計中中央位置融入了一條盤旋著的蟠龍,給人一種栩栩如生、很威嚴的感覺。
T111珍稀瀕危木蘭科植物郵票 收藏價值如何
T111珍稀瀕危木蘭科植物郵票屬于特種郵票,T111珍稀瀕危木蘭科植物郵票是我國為保護瀕危植物而特別發行的郵票,以瀕危木蘭科植物為題材,把這種植物的美和日益減少,非常具體形象的體現出來。 這枚小型張為“珍稀瀕危木蘭科植物”,面值2元。
201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運動會小全張 最新價格
201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運動會小全張郵票也是深受集郵愛好者喜歡的,現在不少人手上都收藏有這一枚郵票。小全張是把全套郵票印在一張小型紙上的郵票。下面是201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運動會小全張的相關內容,下面一起來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