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0.4.13,影寫版,有背膠。此后不久,鑒真逝世,享年76歲。所以后世對于鑒真和尚的堅韌意志以及留下來的奉獻精神一直都代代傳誦,并且成為了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話。

1980.4.13,影寫版,有背膠。孫傳哲。北京郵票廠。
3-1、3-3: P11*11.5, 40*30mm,50(5*10)。
3-2: P11.5*11, 30*40mm,50(10*5)。
3-1為“揚州鑒真紀念堂”,以寫實的手法繪錄下這座紀念堂的外廊和前面的草坪,表明中國人民仍懷念這位偉大的文化使者。
3-2為“鑒真大師像”。
3-3為“鑒真東渡船”,重現了鑒真東渡日本的艱難情景。當時中國航海技術還不發達,東渡日本并非易事。據記載,唐天寶元年(724年),應日僧榮睿和普照的邀請,鑒真開始東渡日本,十一年里他曾五次受挫折,由于長期奔波,積勞成疾,雙目失明,但他仍不動搖。鑒真和尚的堅韌意志和獻身精神,成為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話。
鑒真(688—763),本姓淳于,揚州江陰(今江蘇揚州市)人。中國唐代高僧。自幼出家,14歲住揚州大明寺,后到長安、洛陽游學深造。他宣揚“戒律”,精通“三學三乘”,對佛經有很深造詣。他26歲開始講授戒律,46歲即獲“授戒大師”稱號。唐朝時,中國與日本文化貿易交流十分頻繁,日本派出一批遣唐使到唐朝的京都——長安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唐朝也有一些仁人志士東渡日本,傳授中國文化和文明,鑒真和尚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對中日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公元763年春,鑒真的日本弟子們為他雕塑了一尊與真人同樣大小的乾漆坐像。此后不久,鑒真逝世,享年76歲。
1980年,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將供奉于奈良市唐招寺的鑒真大師像運回中國巡展。為了慶祝這一友好行動,中國郵電部于1980年4月13日發行了這套《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郵票。
這套郵票發行于1980年4月13日,展現出來的是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該郵票共有三幅圖畫分別為揚州鑒真紀念堂以及鑒真大師像和鑒真東渡船,從圖中可以看出揚州鑒真紀念堂的建筑頗具中國古典特色給人一種非常大氣蓬勃的感受,同時鑒真東渡船也重現了鑒真東渡日本的艱難場景,雖然在當時我國的航海技術還不夠發達,所以東渡日本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雖然鑒真大師東渡日本的時候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同時由于長期的勞累奔波造成雙目失明,但是他堅強的意志仍沒有動搖他東渡的決心。所以后世對于鑒真和尚的堅韌意志以及留下來的奉獻精神一直都代代傳誦,并且成為了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話。
J178 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郵票
J73 亞州議員人口和發展會議
T6 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郵票
J164 李大釗同志誕生一百周年郵票
4-1為“北京大學生體育館”。該館是亞洲最大的游泳館。這是第十一屆亞運會 的主會場,開幕式、閉幕式均在這里舉行。
這套郵票發行于1982年11月16日,紀念了郭沫若同志誕辰90周年,該郵票共有兩幅圖畫,分別從兩個不同的層面來描寫了郭沫若生活當中的精神面貌,從圖中可以看出郭沫若面目清秀嚴峻,堅定的眼神給人一種自信溫和的感受。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面積32000多平方公里。海南島森林資源豐富,以出產優質熱帶木材著稱。同時這套郵票的發行也不僅給人們展現出了當地優秀的人文景觀,也很好地促進了國家對于海南建省各方面事業的開發建設。
整組郵票制作也十分的精致,出自于只做過眾多知名郵票的北京郵票廠之手,值得收藏。
為了弘揚中國的民族技藝,中國發行了T104 花燈郵票。
畫面突出了陳嘉庚先生的正面半身像,后面襯以他創辦的廈門大學。廈門大學現在已是一所綜合性的全國重點大學。1950年,陳嘉庚先生回國定居后,把全部財產奉獻出來,用于建設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現在集美學村已是樓群林立、設備先進的科學、教學基地。
J140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六十周年
圖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 一”軍旗。1948年11月1日,全軍正式統一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國在近現代時期所爆發的南昌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同時中國共產黨正式建立中國工農革命軍其主力又是南昌起義的部隊。
J157 瞿秋白同志誕生九十周年郵票
2-1為“瞿秋白”。(“江南第一燕”,原是瞿秋白婚后寄給愛妻王劍虹詩中的意象。 這套郵票發行于1988年,紀念了瞿秋白同志誕生90周年,從該郵票中可以看出人物描寫的生動形象,他清秀的臉龐以及堅定眼神很好的給人展現出了一代革命工作者的風范。
